发布时间:2021-11-06浏览:次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由于化学、生物类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危废”)具有种类多、成分复杂、总量小等特点,高校实验室的危废处置程度较低。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实验室危废的处置工作,作者设计了一份有关实验室废物处置知识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结合三明学院化学、生物类实验室危废处置工作实践,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危废处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1、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要做好实验室危废的收集、处置工作,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实验人员的环保意识以及使实验人员掌握废物分类收集的操作规范。对此,设计了“有关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知识的问卷调查”,问卷由12个问题构成,全部为选择题。问卷邀请在校的化学相关专业的四个年级各约100名同学参与,专业涉及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等五个专业,问卷采取自愿填写,不记名的形式。
1.2、调查结果
此次共发出问卷416份,回收问卷410份,问卷有效率98.6%。对调查结果整理统计,结果如下:
1.2.1、你对现在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即安全卫生无毒害)满意吗?请打分
10分(2.0%),20分(0.0%),30分(1.0%),40分(1.7%),50分(3.2%),60分(15.4%),70分(18.1%),80分(25.1%),90分(23.2%),100分(10.5%)。
1.2.2、你做实验时是否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穿着实验服,带手套口罩等)?
从来不(1.2%),偶尔(14.2%),非常在意对自己的保护(84.6%)。
1.2.3、你在实验室是否遇到过安全事故(如烫伤,电炉爆炸等)?
是(6.1%),否(93.9%)。
1.2.4、当有人在实验室做出不规范操作并造成不良影响时你会如何处置?
当做没看见(1.2%),告诉老师(14.2%),及时制止(79.3%),心有余而力不足(5.4%)。
1.2.5、你所在的实验室是否有废液桶?
有(94.6%),没有(2.9%),不知道有没有(1.5%),知道有,但是不知道在哪(1.0%)。
1.2.6、你平时做完实验后的废液如何处理?
倒入水池或下水道(2.0%),若老师有说明则倒入废液桶(90.5%),其他(7.6%)
1.2.7、在做动物解剖实验时,你对做完实验的动物如何处理?
丢到实验室垃圾桶(8.5%),带出实验室加工或自己煮来吃(1.2%),未做过该实验(86.1%),其它(4.2%)
1.2.8、你是否有将实验药品或产物带出实验室的经历?
是(1.0%),否(96.8%),老师让我们带走的(2.2%)。
1.2.9、在做完有致病菌实验后,你是如何处理相关废弃物的?
直接丢进垃圾桶(0.2%),灭菌后处理(34.4%),根本不知道是否致病或有毒(3.2%),没有接触过(60.2%)。
1.2.10、你认为你对废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有影响但无能为力(16.6%),无所谓(2.4%),认为影响很大所以实验过程中很注意(81.0%)。
1.2.11、你是否了解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的去向?
知道有公司来处理但从未见过(17.8%),见过处理人员(18.1%),不知道(64.2%)。
1.2.12、你认为实验规范课对你平时实验操作有规范作用吗?
有一点(30.3%),没有(4.4%),没上这课(6.1%),影响很大(59.3%)。
1.3、调查分析与结论
1.3.1、学生对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也就是安全卫生无毒害方面,满意率较低,评分从10分评价到100分,说明实验室总体环境条件不理想。
1.3.2、对于生物实验的废物处置,有近10%的同学对于生物实验废弃物的处置方式不当;
1.3.3、存在16.6%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处理实验室废物,有64.2%的同学不知道实验室废物的去向。因此对于实验室废物的处理工作,需要加强对师生的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环保、安全、责任意识。
2.1、实验室废物处置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并结合多我校实验室危废处置实践,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危废处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2.1.1、缺乏专业的管理体系
首先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对于实验室危废管理工作,国外一些高校,如美国大多数高校设有环境和安全管理部门,而国内高校多数由“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或者“保卫处”负责,缺少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其次,缺乏专业化的管理。设备管理处等部门虽然管理经验丰富,但是针对危废处置工作的管理缺少专业背景,不便于结合高校自身特点进行软、硬件建设。
2.1.2、分类收集难以全面落实
学生对于危废的处置意识不足,特别是在一些毕业论文实验或者科研实验,无指导老师在场时,部分学生贪图省事,直接将实验室废液排入下水道,同时个别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疏于对学生危废处置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因此分类收集难以全面落实。
2.1.3、配套硬件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废物处置主要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因此实验室废物转移、处置之前,需要在本校集中暂存。对于各高校实验室废物暂存室建设情况不一,比如一些新建实验室和资金充足的高校,有建立实验室废物中转站或者设置集装箱式实验室废物暂存柜,但对于未建设新实验室以及资金紧张的地方普通高校,存在以实验室或学院为单位分散暂存的现象。
2.1.4、实验室危废处置程度相对较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危废只能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在业务经营期限和业务经营范围内进行处置[2]。由于具有资质的实验废弃物处置公司极少,跨区域处置困难、审批程序繁琐以及运输、处置成本高昂等原因,危废处置是现在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处置程度相对较低。
2.1.5、对源头控制意识不足
目前各高校工作重点在于对已经产生的实验废弃物的处置,对源头控制意识不足。例如忽视了如何减少实验室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的产生,以及如何减少实验室废液的产生。
2.2、实验室废物处置的问题对策分析
2.2.1、建立健全专业的管理体系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实验室危废管理的经验,设立专门的安全环保管理部门,对危废产生、存储、处置全过程实现监管和技术指导,实行学校、二级学院和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并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促进高校实验室危废规范收集和科学存储;健全实验室废物处置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定危废收集和储存的实施细则;最后需要推进监督制度的执行,安排管理人员定期对各实验室检查,如果发现有学生将实验废液倾倒入下水道的,应该对学生和指导老师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如学生取消当年的评优评先资格,指导老师采取扣除部分年终奖的方式,严格的监督制度是实验室危废按照规范进行收集、储存的保障。
2.2.2、进行环保教育,全面落实分类收集
要做好实验室危废的处置工作,需要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如可以邀请环保局工作人员对实验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废液分类收集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对于学生,我校在新生入学后就专门安排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培训,使同学们牢固树立废液分类收集的意识,同时要求新生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
2.2.3、加强配套硬件设施建设
为了对实验室危废的集中化、规范化管理。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危废暂存室。如武汉大学则建立了实验室危废中转站;或者购买集装箱式实验室废液暂存柜,如北京大学采用废液暂存柜,既能满足废液暂存,又安全环保,日常管理也方便。对于新建实验室应考虑实验室建立独立的排水系统,也就是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经分类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一般性实验废水则通过实验室排水系统排出后收集在固定的废水收集池,并采用专门的废水处理设备处理,经检测达标后才排入公共下水道。三明学院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科实训大楼的化学实验室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2.2.4、齐抓共管,提高实验室危废处置程度
目前,有实验室危废处置资质的公司极度缺乏,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地级市还没有危废处置公司,另外有些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公司还存在业务范围涵盖不全、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大量危废积压、过度存放、处置不及时。以福建省为例,具有相关处置资质的企业仅有四家,而具备接受危废异地转移、完整种类处置能力的就一家企业。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投资建设地方危废处置公司,对处置公司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运行费用可以由公司、政府和排污单位共同承担。此外,随着各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处置危废的费用逐渐增高,少则十几万,一些综合性大学甚至达到上百万,这无疑说给各个高校带来了一定的负担。目前,多数高校危废处置费用主要由学校和二级学院承担,不用课题组承担。因此今后高校在各级科研项目申报中,可以考虑单列一定比例的实验危废专项处置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一些经费有限的普通高校的负担。通过这些方式来推进各高校实验室危废的处置。
2.2.5、控制源头,减少危废的排放
实验室需处置的危废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量的过期、失效试剂,为了减少此类试剂的产生,应对试剂购买进行控制。目前我校试剂库房管理的做法是,在开学初先做个调查统计并控制试剂购买数量,同时建立了各实验室微信工作群,如果只是使用少量试剂,实行药品共享,这既减少了库房的试剂存放量,也在一定程度减少了过期、失效试剂。
高校实验室危废的处置工作从废物分类收集到临时储存再到运输转移直至最后的安全处置具有多个环节,同时涉及实验人员、高校管理部门、政府环保部门、社会运输单位和处置单位等层面,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作。为了做好高校实验室危废处置这个系统工作,各个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对于高校,不仅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同时要制定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对于具体实施的师生,应增强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在日常教学、科研实验中做好危废的分类收集、储存工作,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实验室危废的处置程度。
上海黛仁净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