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控中心服务
1、为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涉及国家要求的一些检验科目,比如食品、日用品,比如微生物检验、卫生检验等。
2、应对突发事件,如突发疫情、传染病等。
二、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标准和规范
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JGJ91-1993《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
GB/T16803-1997《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8-201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GB51110-2015《洁净厂房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_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各级cdc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文
《关于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技术管理规范》农业部第302号公告

三、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原则
1、各部门必须自带并有专用实验室。这部分实验室的配置应根据当地的检测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
2、公共实验室(使用特性相同)。如:基础学科实验室、标准实验室。标准实验室主要包括各种生物安全实验室、有净化要求的实验室和公共(开放)实验室。需要注意的是,公共(开放)实验室是指没有特殊环境要求,但仪器配置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所谓开放,就是为疾控中心所有科室提供通用,可以兼顾一些教学要求,但不是外部实验室。
四、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从以下几点入手
1、有效利用实验空间
各疾控中心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合理分配各部门实验室的面积和数量。除了对各科室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外,常用和类似的实验室集中布置,以减少这些实验室的数量和面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
2、便于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
实验设备,尤其是昂贵的仪器,可以相对集中布置,实验人员可以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提高能耗大的实验室的利用率。特别是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进行了集中管理,方便了管理,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留有发展空间,应对突发事件,为以后扩大实验项目范围打下基础
由于公共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是统一的,因此可以提高这些实验室的利用率,并相应节省实验室的数量和面积,从而腾出一部分预留空间,为今后实验学科的增加奠定基础。
4、处理紧急情况
由于疾控中心的特殊性,除了完成日常计划的科目考试外,还需要积极应对当地突发事件。但由于这些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测试对象和数量随着事件的不同而变化,并设置了相关的公共实验室,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方便地对整个实验系统进行调控。
5、集中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由于集中管理,特别是对实验环境要求高的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如负压和净化要求,可以降低实验环境可能出现缺陷的概率。同时,公共实验室的建立方便了SOP的编制和实施,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6、节约能耗和工程成本
一般使用环境要求高的实验室,会增加能耗和建设成本。比如需要设置空调机房,安装风道,增加自动控制系统。这些实验室的集中布置可以减少空调的数量、风管的尺寸和长度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投资,从而大大降低这些系统的日常运行成本。

五、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核心
1、样品的收集和储存
样本分为一般样本和特殊样本。样品的采集是整个实验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有错误,整个实验数据就会不正确,不完整。为避免实验数据出现误差,应实现一进一出的原则,即设置样品接收室。但是样品的存放要看实际情况。原则是尽可能把相似的样品放在一个房间(区域),通过设置不同的柜子和标签来表现它们的不同。
2、洗衣
洗衣也是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安全保障,尤其是一万级、一万级、无菌手术室。如果穿的实验服不符合相关要求,会影响实验环境,难以达到万级和无菌的要求,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辅助测试区设置专门的洗衣房。一般实验室衣物的洗涤环境没有净化要求,但为了方便管理,也可以合并在一个区域。对于有净化要求的实验环境,特别是在一万级和无菌区使用的实验服,要在十万级净化区清洗,衣服要在层流罩下修剪,然后包装好送到灭菌柜进行灭菌。因为这个洗衣房有净化要求,所需面积小,使用时间也不是很长,建议采用小型立式空调净化机组,可以节省大量的工程费用。
3、实验区实验仪器的清洗和污物回收
在每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空间内设置一个清洗准备室,可以统一清洗准备大量常用的实验设备,方便管理。每个实验室(区)还应配备主要数量的封闭式回收箱(桶),回收箱(桶)应对不同颜色和标签的回收材料进行分类,如危险废弃物、一般废弃物和可回收材料等,标签上应标明相应的说明,以便工人根据类别对回收材料进行不同的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危险品得到很好的处理,有利于更好的管理。使用封闭的箱子(桶)也可以避免运输过程中回收材料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